4499
玻璃罐、废电池、利乐包装,经过分类回收都可以变成“绿色积分”换回小盆栽、环保袋——近日,“绿色账户”垃圾分类推广活动正在静安、黄浦的100个社区试点,今后将逐步推广到全市。有一项调查显示,对于垃圾分类最关心的是老人,其次是青少年,而上班族最“不知情”。
你是否已经将垃圾分类投放?你会去“绿色账户”网站申请自己的账户吗?如何更好地循环利用资源,你有什么好主意?
我和儿子的“绿色约定”
华为(财务)
儿子不经意间就长大了,不再是对我言听计从的小毛头,而是需要你颇费脑子才能搞定的“对手”。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,新问题不断出现,比如零花钱。
动脑子怎么把这个钱给他——不能由爷爷奶奶惯着,要多少给多少;总和学习成绩挂上钩,又似乎太功利了。要不干脆就让他做家务,洗个碗扫个地,按次论价,据说西方人都是这么教育,但心里也不怎么平衡。
比如他临时起意要吃点夜宵,我做完他吃完,让他去洗个碗还要给钱,是不是太长他的威风了——我像儿子这么大的时候,根本就不知道洗碗和零花钱什么关系:家长叫洗就洗了,有时还和妹妹“石头、剪刀、布”决定谁洗碗,现在想起来倒有一种温馨。如今让儿子做点家务,还得和零花钱挂钩,心里委实不甘。
不过,生活中处处有灵感,可以让你信手拈来。一天,儿子回来说,学校倡议绿色环保活动,问同学们在家里都是怎么做的。我就说,你要是每天注意节约用自来水,就算是了;还有,你穿衣服注意干净,少洗一次衣服也算是。
儿子忽然说:“那我把废报纸废瓶子拿去卖给收废品的叔叔,算不算环保呢?”
我和妻子相视一笑,觉得这倒是好主意。我家订了多份报纸,平时看完就扔,有时也到小区外找收破烂的人来收。于是就和儿子商量,每周让他卖废品,顺带收拾垃圾,钱归他。
于是儿子在不知不觉中做起家务,还有一点小收入,虽然不怎么够用——特殊的支出,还要问我们要,比如同学生日或者看上了什么玩具,但平时买饮料的钱他自己是赚出来了,喝完饮料还知道把空瓶子带回来,一起攒了卖。这钱不容易赚,但只要肯做就有的赚。
儿子养成了卖废品的习惯后,家里整洁不少。因为小家伙只要看到有那么一叠报纸乱了,就收拾起来。我们也就不用烦神了。
有一次我喝完啤酒,正好碰上他去卖报纸,就连啤酒瓶一起拿走。我对儿子说,下次你们学校再倡议绿色环保,你就说你是从卖废品做起的,这很实在的。不料儿子说,上次他的作文写的就是卖废品,被老师作为范文表扬了。他在作文里说,这是他和爸爸的约定。
不过小家伙瞒了零花钱的事,但这个给零花钱的方式好,算是我和儿子的“绿色约定”。
盼垃圾回收项目更多些
花眼(文员)
结婚好几年,早就看婚前装修新房时买的家具不顺眼了,很想重新买套换换口味。可是每次我提出动议,老公就会发愁地提出一个问题:“老家具怎么处理?”是啊,导致我们迟迟无法下定决心更换家具的最大阻碍,并非不菲的添置费,而是很现实的善后处理难题。
如今年轻人喜欢的板式家具是用胶合板制成的,不像老一辈的实木家具那样经久耐用还有一定收藏价值。所以,打听来打听去,就连回收废品的人都不要二手的板式家具,除非谁家里正好急需,否则,还不如废报纸有销路。
说到家具回收,我们其实真不是为了赚回本钱,只是没地方扔而已。小区刚交房的时候,业主集中装修,物业便专门设置了建筑垃圾回收处。但几年之后,像建筑垃圾和二手家具这样的大家伙,却无处可去了。如果我们随手丢在小区垃圾筒旁边,物业一定会找上门来,盯着我们挪个地方,可又能挪到哪里去呢?难道在某个月黑风高夜,运往郊外某处?听上去简直就像在做什么杀人越货的坏事呢。
所以,一听说有垃圾分类回收,我们不仅高举双手双脚赞成,更盼着这项工作能越来越细致、越来越到位,早日开辟出更多的回收门类,其中最好就有废旧家具回收项目。到时候,我们分文不要,还宁愿倒贴搬运费,请工人把家具统统搬到回收点呢。
“绿色积分”过渡到“绿色义务”
丁玮(公司职员)
我对垃圾分类早有耳闻,在家中也早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、厨余垃圾、有害垃圾三大类。做好环保是每个地球人应尽的义务,如果因为可以换物才支持环保工作,是否有点贪小便宜之嫌?
我觉得,应该将“绿色积分”升级为“绿色义务”,改变人们在职场、街道等公共场所的一些坏习惯:乱扔垃圾、随地吐痰、破坏绿化、损毁公物、浪费资源……
环保其实很容易做到,大部分时候只需要“举手之劳”:例如,办公室的电脑不用时最好关机(电脑处于睡眠状态还是很耗电的);能发E-mail尽量发E-mail;一定要领导签字的文件,没特殊要求,最好使用宋体五号字(黑体字浪费墨水、四号字浪费纸张),正反打印,做到物尽其用。洗手间内的马桶最好是节水型的;水龙头最好是感应型的;自带筷子调羹吃食堂;下班离开办公室时,将灯、饮水机等公用之物的电源切断;在吸烟室吞云吐雾的绅士淑女们,请不要将烟灰烟蒂乱弹乱丢……
当我们每个人都把环保当作义务时,绿色才会遍及地球村的每一个角落。
当然,在我国,真正做到“垃圾分类”还需要一个过程,那么,就让我们从“绿色积分”慢慢过渡到“绿色义务”吧。我相信,当屋里厢的小盆栽越来越多时,家庭垃圾分类也会越来越流行。当人们手中的袋袋越来越环保时,地球村也会变得越来越美丽!
让垃圾分类成“举手之劳”
鱼翅捞饭(搜狐网友)
垃圾分类喊了很多年了,不过始终雷声大雨点小。
我住的旧式小区,到现在还没有分类的垃圾桶。我妈家的小区倒是有,可我仔细观察过,大家还是一整袋垃圾随便扔,没怎么注意过分类。
还有,因为家里有宝宝,很多玩具都用电池,所以我已经攒了一盒子废电池,就是不知道送到哪里去好。以前上班的大楼里还有个电池回收箱,现在换了单位,就找不到地方回收了。有时看到报纸上说某某小区搞活动、用旧电池换玩具云云,心想还是不要搞这种形式主义的好——电池回收,干吗弄得像过节一样?这不是“秀”一下就完事的,是要像吃饭穿衣一样“家常化”的。一个小区设一个回收箱,不难做到吧。可这么简单的事情,就是不能推广开来。
说到垃圾分类,真正要实施还有很多困难。首先,如果真要分类,最好从家庭开始,每家多备一套垃圾桶,先在家分好类再送垃圾站;如何分类也是个问题——很多马路上的垃圾桶,都标有“有机”和“无机”的字样,可别说一些像我妈这样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,就算是像我这样大学毕业的文科生,也搞不明白“有机”和“无机”的区别。像我妈这样的主妇,既然不知道怎么分,就索性不分了。
政府真要实行垃圾分类,就有责任先让大家都搞明白:哪些是有机垃圾,哪些是无机垃圾。
我家现在唯一能做到的,就是把报纸、塑料瓶等收集起来,卖给收废品的,这大概是最简单的垃圾分类了吧。但我做不到为了一盒废电池,到处去找回收箱。
对老百姓来说,太复杂、太难操作的事情,哪怕是好事,也不容易推广。政府要做的工作,就是把垃圾分类变成“举手之劳”那样方便,那就不愁没人响应了。
我想开个“绿色账户”
锡众(办公室主任)
本人所在的办公大楼目前尚未建立“绿色账户”,不过小区里曾经搞过一次“更绿色上海行动”的活动,内容大同小异。
那是去年8月,由上海大学组织的“更绿色上海行动”一行到我们小区作宣传,号召居民将废弃的台式电风扇、电饭锅、电磁炉、果汁机、电动剃须刀、电熨斗、手机、传呼机、电话、可充电池、钮扣电池等可回收垃圾交到社区回收点,作为积分,累计至一定数值后,就可以兑换成环保布袋。
而今,由团上海市委、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联合开展的“青春世博”上海青少年社区文明行动、2009上海保护母亲河系列活动正式启动,“绿色账户”将在全市1000个社区推广,同时还将深入到商务楼宇:鼓励企业节约用纸、电子办公,并将办公废纸分类收集回收,换算成绿色积分,兑换再生纸。
坦率说,我很愿意建立自己的“绿色账户”。倒不是贪图小礼品,是真想借机提高自己的垃圾分类意识,另外我还准备向有关部门提建议:非物质的环保、文明行为也应该算作积分,同时把“绿色账户”改名为“绿色银行”——因为“银行”比“账户”更形象,包含的内容也更广。
当然,“绿色银行”存的不是人民币,同样是社区居民的环保、文明行为。每一个社区居民都是银行的“储户”,储户”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保、文明行为,如参与公益劳动、节能金点子推广等,都等同于向银行存入一定量的“绿色人民币”,除了可得到一定的“利息”,还可作为参与评选区、街道、社区级“绿色家庭”“五好文明家庭”的标准之一。
如此一来,想必能激发居民的积极性,吸引更多人参与到绿色行动中来。
环保从娃娃抓起……
金桂(职员)
“绿色账户”垃圾分类推广活动,可以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,推动垃圾分类的顺利实施。但要想让垃圾分类落到实处,配合绿色账户活动,还应做好以下工作——
第一,应有整套透明的、可行性操作方案。很多城市都设有垃圾分类投放箱,但效果不理想。在小区里,居民分类的积极性挺高,可费了半天劲儿,清洁工人运送时却来了个“一锅烩”,一打听,他们根本就没有能力给垃圾分类,多打击大家的积极性啊。还有,垃圾处理地又是怎么分类处理的——这些过程,很多人都有疑虑。
如果政府能把垃圾分类的每道工序、每个环节都向居民公布,具体措施一环紧扣一环,让大家知道自己不会做无用功,分类的自觉性相对就会高一些。
第二,先普及垃圾分类的常识。什么是可回收物,什么是其他垃圾,到现在,有些人还是搞不清。我问过几个上年纪的阿姨,她们说:“听说过,但说不准,电池和废塑料可能是一类吧?”
建议由居委会出面,先把垃圾分类的知识普及工作做好。
第三,分类要简单。说实话,现在懒人还是挺多的,那些一碗剩面条、袋垃圾,顺着窗户往楼下扔的主儿,他可没有耐心给你详细分类。所以,家庭垃圾分类,最好别超过两个垃圾袋。
第四,分类垃圾桶应该有较大的区别。现在,不管街头,还是社区,垃圾桶基本上都是双胞胎,一模一样。不同的是桶上写着哪个是可回收物,哪个是其他垃圾。而很多人都有晚饭后,下楼遛弯,顺便把垃圾带下去的习惯,黑灯瞎火的,谁还对着挺脏的垃圾桶没完没了地相面?
第五,垃圾分类应从娃娃抓起。在街上,“小皇帝”们是吃零食、扔垃圾的“主力军”。垃圾分类,让老师多说两句,娃娃多记两遍,好习惯要从小养成。